手机版

扫一扫,手机访问

关于我们 加入收藏

复纳科学仪器(上海)有限公司

5 年金牌会员

已认证

拨打电话
获取底价
提交后,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
立即发送
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《用户服务协议》
当前位置:
复纳科技 >技术文章 >

多维度表征(上)|用 CT、扫描电镜 与仿真"看透"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

多维度表征(上)|用 CT、扫描电镜 与仿真"看透"再生碳纤维复合材料
复纳科技  2025-11-07  |  阅读:60

手机扫码查看

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组分组成的材料,与传统材料不同,它们的性能和结构可以同步设计。短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(SFRC)广泛应用于汽车、建筑和航空航天等领域,具有制造成本低、冲击强度高、重量轻、刚度与强度高等优点。然而,由于纤维取向、制造工艺和材料微结构的复杂影响,预测其力学性能仍具有挑战性。

本研究由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、Synopsys、3Dmagination、Waygate Technologies 以及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高分子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展。研究团队通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(microCT)与三维图像分析、力学测试及数值建模,对再生短碳纤维增强聚酰胺11(rCF-PA11)复合材料进行系统表征,探索其在可持续制造中的潜力。

 

01.样品制备

 

研究采用再生 T700 碳纤维与生物基聚酰胺11(PA11)作为基体材料,制备流程包括:

1. T700 碳纤维溶剂分解(solvolysis)、纤维尺寸调整(resizing)

2. 与 PA11 混炼复合(15 wt.%)

3. 挤出成丝与 3D 打印成型

 

再生碳纤维制备流程示意图

图1:再生碳纤维制备流程示意图

 

打印使用 9T Labs 的 Additive Fusion Technology(AFT),该技术将连续层叠打印与高压融合相结合,实现致密结构和高性能复合件。通过控制喷头温度、挤出速度和层高,确保碳纤维分布均匀且不受损伤。

 

图2: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打印流程

 

随后在封闭模具中施加热与压力进行融合处理,消除层间孔隙、提高纤维-基体界面结合力。

 

拉伸样品示意图

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力–应变曲线

图4: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力–应变曲线

 

02.力学性能测试

 

采用 DIN 527-1 标准制备 0° 与 90° 取向的试样,在室温下进行准静态拉伸测试。

结果显示:

  • 0° 方向样品:刚度高、脆性断裂,性能主要由纤维主导;

  • 90° 方向样品:初始刚度低,非线性显著,表现出聚合物主导特征;

  • 相同取向的样品间差异极小,表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可重复性。

 

03.高分辨率 CT 扫描

 

通过 Waygate Technologies Phoenix V|tome|x M300 系统进行两次 CT 扫描:

  • 全样本扫描:解析纤维总体分布(7.3 µm³ 体素)

  • 局部高分辨扫描:关注样品中央区域(2 µm³ 体素)

图5:3D重建的 CT 体积图与局部截面图

高分辨率 CT 扫描的体积渲染结果

图6:高分辨率 CT 扫描的体积渲染结果

 

04.图像分割与纤维追踪

 

利用 Thermo Scientific™ Avizo™ 3D Pro 软件的 XFiber 模块,对 CT 重建数据进行分割与纤维中心线追踪。该算法通过模板匹配与线追踪提取单根纤维,计算其长度、取向、曲率与弯曲度。最终得到超过 19.8 万根纤维数据,并将结果以张量形式导出至 Ansys 进行有限元建模。

 

单根纤维分割与局部放大图

图7:单根纤维分割与局部放大图

区域内纤维取向分布图

图8:区域内纤维取向分布图

图9:导出用于仿真的取向张量数据

 

通过微观 CT 影像与精确追踪算法,研究者能够量化纤维的取向分布与界面特征,为后续力学建模与断裂行为分析奠定基础。

 



相关产品

更多

国产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大样品室版 Phenom XL

型号:国产型号飞纳 XL

面议
国产飞纳扫描电镜能谱一体机 ProX

型号:国产型号飞纳 ProX

面议
环境落尘颗粒实时监控仪 PFS

型号:FM-PS-PFS-V02

面议
仪器表面颗粒物分析仪(SAS)

型号:FM-PS-SAS-V01

面议

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

使用微信扫码拨号

为了保证隐私安全,平台已启用虚拟电话,请放心拨打(暂不支持短信)
留言咨询
(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)
关闭
留言类型:
     
*姓名:
*电话:
*单位:
Email:
*留言内容:
(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与您联系!)